首页洞见
行业洞察
在刚结束的7月底斯德哥尔摩谈判中,尽管中美双方将继续推动已暂停的美方对等关税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90天,但对于中资制造业企业来说,这一轮关税风向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出海美国,是按兵不动?还是趁缓冲窗口迅速落地?人才招聘节奏是否应该同步调整?
面对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税局面,翰德(Hudson)观察到:尽管外部环境波动不断,中国制造业赴美人才需求并未减弱,反而在“坚守+调整节奏”中继续释放审慎乐观信号。
美关税难阻中国制造出口 海外人才储备正当时
虽然关税政策波动或将成为常态,但中国产品在许多领域仍保持着显著的成本优势。以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机械制造业为例,无论是纺织品、木材、还是家电零部件,即使加征高额关税,中国产品的价格还是比美国本土同类产品更具竞争力。以空调制造为例,高盛报告显示,中国的空调生产成本平均比海外同业低10%-30%。
价格竞争力的加持,使中资企业在美发展潜力仍十分可观。尽管地缘政治使企业决策变得更加谨慎,但不少中国制造业企业对美国市场的信心正在恢复。翰德观察到,许多中资企业仍保持赴美经营的意愿,公司接获的相关人力资源咨询业务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0%-30%,表明企业正积极适应新的国际贸易环境。
基于这一态势,翰德建议有意开拓美国市场的中国企业提前做好战略布局,尤其要重视人才储备的提前部署。以木材行业为例,翰德近期协助某中资企业在美国招聘销售,敲定该候选人只用了半个月,但由于客户对关税政策的观望,整个签约流程延长到了三个月,周期显著长于常规招聘。尽管该案例中的候选人愿意等待,但并非人人如此。实际上,因等不及而另谋高就的例子屡见不鲜。这也提醒企业,在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下,需要预留充足的人才招聘缓冲期,适当提前锁定核心人选,以避免因等待期过长而错失良才。
中企赴美 不同阶段该抢哪类人才?
基于对众多出海企业的观察,翰德看到中国制造业企业在美国市场的发展遵循着清晰的“市场渗透——规模扩张——成熟运营”路径,在不同时期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人才需求特征。企业应根据当前出海发展阶段,动态调整人才招聘策略,实现人才战略与业务发展的精准匹配。
首先,在市场渗透阶段,制造业企业出海的首要任务是打开局面、在当地建立销售渠道,因此对一线销售和营销人才的需求最为迫切。过去一年中,我们帮助不少制造业品牌在美国加州、纽约以及中部地区招募业务拓展人才,发现一个规律:企业更青睐美国本土候选人而非国内外派员工。原因很简单,本地候选人更懂当地市场,更了解客户想要什么。举个真实的例子,前文提到的海外木材销售岗位最终录用的就是一位土生土长的美国候选人。虽然他没有中企背景,但熟悉美国市场、手握渠道资源,能与国内团队配合高效,快速打开了市场局面。这也印证了出海初期的关键用人逻辑:真正适配的人才不在于与国内团队文化趋同,而在于实战经验以及与当地市场“同声同气”。
随着海外业务规模持续扩大,企业日益需要进行实体产业布局,海外建厂需求增加。在这一规模扩张阶段,制造业企业对跨国工厂运营管理人才的需求显著提升,招聘时兼顾生产运营的“硬实力”与文化建设的“软实力”。那些具备北美工作背景、熟悉中美跨文化协作、并拥有制造业多年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成为香饽饽,相关岗位主要集中在厂长、运营、采购以及供应链管理等核心职能领域。
而当企业步入成熟运营阶段,其人才建设重心则逐步转向强化风险管理与合规体系,实现从依赖外部咨询服务到构建内部专业团队的转型,重点完善人力、财务及法务等核心中后台职能。在人才选拔上,这一阶段的企业更重视熟悉当地劳动法规的专业人才,其中具备当地工作经验的中国籍人才因能高效衔接企业文化并深刻理解当地法律法规和商业实践而备受青睐。
海外人才更关注切实职业回报而非地缘因素
国际经贸环境的复杂性并没有让优秀人才“谈中企色变”。相反,我们发现候选人的考量更务实,发展前景和职业回报仍然是核心决策因素。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也在升级。过去被贴上“世界工厂”标签的中国制造,如今却已悄然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华丽转身,产品质量和订单稳定性明显提升,为候选人带来更强的职业安全感。与此同时,由于许多中国制造业企业正处于国际化加速阶段,为快速在海外站稳脚跟,这些企业普遍提供显著高于本地市场水平的薪酬和福利,设计差异化的激励方案和福利政策,并提供更灵活的晋升空间。
翰德曾帮助一家中资企业在美国招聘销售经理。在谈待遇时,候选人不仅关注基础薪资,还非常看重企业的福利体系,尤其关注医疗保障方案,毕竟美国高昂的医疗成本是个现实问题。最终,企业为其量身定制了综合性保险方案,正是这一差异化福利政策最终打动了这位候选人。可见,务实的职业回报才是吸引海外人才的核心,而非地缘政治噪音。这种务实的态度同样体现在企业对人才服务伙伴的选择上——在这一案例中,我们的顾问团队全程与候选人保持密切沟通,随时回应候选人的各类疑问,这不仅赢得了候选人的信任,也获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客户明确表示“以后在其他海外市场招人时还请你们帮忙”。
中美关税政策或许仍将反复,但中国制造业赴美的人才需求并没有降温,反而更凸显提前部署的重要性。企业应在不确定性中尽量创造“确定性”:预留招聘缓冲期、动态调整人才策略、并精准对接候选人真实诉求。
翰德也将持续致力为出海的中国企业提供全球人才解决方案,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特定人才需求,以专业洞察和优质服务帮助企业把握国际化发展机遇,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协同共赢。